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主页 > 范文大全 > 随笔 > 教育随笔 > 教育随笔:孩子的世界很奇妙

教育随笔:孩子的世界很奇妙

作者:高中作文网 来源:未知 时间:2015-10-0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手机浏览

教育随笔:孩子的世界很奇妙

 


  经常会有家长问我:老师,我家宝宝今天中午有没有睡觉?

  午睡是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休息时间段,但是有很多孩子在家里没有午睡的习惯,所以到了幼儿园还是不愿意睡觉,老师在旁边看着、哄着始终迟迟没有睡意。

  可为是个很聪明的小男孩,刚入园的时候每天中午都是他精神最活跃的时候,也总是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休息,持续一周左右,我们经过和他爸爸妈妈沟通商量后,决定家园合作,共同协调,在家里让可为养成每天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幼儿园,老师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会表扬一些睡觉睡的好的宝宝,给与一些小奖励;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午睡环境;睡前讲故事或播放轻柔的音乐等等。

  一天可为在睡觉的时候我问到:“可为,你今天可以睡着吗”“我可以的,老师,我马上就睡着了”“真棒,可为是我们班今天第一个睡着的小朋友,下午放学我要向妈妈们表扬他”过了一会,真的就睡着了,就这样以后的每天中午都睡得很好。

  孩子不是做不到,只是缺少一些鼓励和肯定,而恰巧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这些,当我们真正用心去感受的时候,会发现孩子的世界很奇妙,只需要老师轻轻的去引导一下却会看到意想不到的成果,每天面对这么一大群可爱、纯洁的孩子们,在孩子们中间,他们的心是最纯洁的,我们像女王一样拥有着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你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不应当吝啬赞美、吝啬肯定、吝啬鼓励,同时,讲究了教育的时机、方法、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让孩子开心的过好了园中的每一天。

 

教育随笔:眼睛里读出孩子的心声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他心目中的所思所想,可以间接的去了解一个人,还可以通过眼睛与之相沟通交流。

  孩子的眼睛是清澈无邪的,从孩子的眼神中我看到很多是用言语所不能描述的,每当我看到一双双炯炯有神、天真无邪的眼睛忘着我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让我从每天的疲倦中清醒,让我从失落中找回自我,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找回前进的动力。从他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他们的不解,他们的渴望,他们的关心……

  那个星期,全全生病了,好几天没来幼儿园,星期四的早晨爷爷送全全来到了幼儿园,并且答应全全中午吃过饭来接她回家,可是一直到了快午睡的时候爷爷还是没有来,全全没有说话,一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眼睛看着门口,眼睛里透漏出失望和伤心,看着他,我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轻轻的叫全全上床睡觉,就这样全全在我的关注中睡着了。

  第二天依旧如此,可是不同的是今天还没到睡觉的时候,全全的眼中充满了欲哭的泪光,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门口,时不时的和我对视一下,好像在寻求我的帮助,因为她知道昨天爷爷答应她了但是却没有来,也许今天也是一样,从眼神中我看到了不安和害怕,但是我知道,只要我一说话全全就会止不住大哭起来,我向她投去坚定的目光,一会儿时间,“爷爷来了”,我随着声源抬起头,看到是全全那双兴奋的眼睛,我们互相对视了一会儿,但就是那一会儿,我体会了很多……很多。我很欣慰,很欣喜,也很高兴,因为我从她的话语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她对我的信任,看到了她的喜悦,看到我在她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工作中我们要全面的观察幼儿,包括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一点一滴,尤其是不要忽略对孩子眼神的观察,我们可以从每个人的眼神中看到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可以更进一步的去了解他们,呵护他们,并给予他们新的希望,更有利于根据每个幼儿对他们进行教育,设置符合他们的发展目标,为孩子更健康的成长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教育随笔:慢教育——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短短的几句话间充满了教育的智慧,教育是慢的艺术,面对孩子,我们需要从容的等待,在孩子身旁陪伴他静静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是一项慢速作用的过程,孩子的世界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样,而要想很好地观看这个世界里的风景,“慢”是最为重要的,慢慢地等待。

  一、慢教育的概念

  张文质先生说过: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中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陶行知曾说:让真的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打到心灵深处。

  做为一线教育的教师,我清楚的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背后所包含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而慢教育则是恰到好处的强调了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正如卢梭所强调的,教育必须依照儿童的内在自然的发展秩序,以儿童的内在自然为依据使儿童得到发展。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是的,工业产品没有生命,农作物则不然。受教育者是人,人是有生命的,人的成长就像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一样,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有他自身的规律。教学应该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思考的过程。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二、慢教育的现象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生存压力不断加大,教育的步伐也在不断的突飞猛进,为了不让学生落后,老师不肯“慢”导致的结果使得教育教学的内容不停的加大容量,加快节奏;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愿“慢”,于是从小就给孩子承担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的压力,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别人慢一步,这种现象从幼儿园就开始形成了一种风潮,经常有家长离园时间早早的就来到幼儿园将孩子接走,去上一些舞蹈班、美术班、少儿英语班等等各种兴趣班,而很多时候,家长自以为煞费苦心的为孩子考虑,却不曾真正的问过孩子到底喜欢什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兴趣班,那些什么兴趣班都没有学的家长们也按耐不住了,纷纷来咨询老师:“我想让我们家的宝宝上个兴趣班,学什么合适呢?”孩子们之间也会交流,有的孩子很自豪的说我在舞蹈班学会什么什么舞蹈?有的孩子则会愁眉苦脸的跟老师说:“我今天不想画画了” ,孩子们的确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因为这些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可以看出很多时候都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将自己的梦想或是爱好强制的灌输给孩子。

  大家总会认为“快”比“慢”好,从而无视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3—4岁的幼儿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而4—5岁的幼儿则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5—6岁的孩子就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如果我们让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就好比过早的让孩子学习绘画的技巧,即使你告诉了他,大海应该是蓝的,太阳应该是圆的,无形中遏制了孩子的想象力,更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

  三、实施“慢教育”的策略

  (一)、让孩子慢下来,在蹒跚中享受童年

  说到童年,脑海中出现了一个画面: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

  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导着,我们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尽情的享受自己快乐的童年时光,而不是嘴上说着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心里是为了跟风攀比,逼着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庆幸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里我看到了孩子们童年最欢乐的时光,在这里,孩子们没有作业的负担,没有分数的压力,有的是和同伴分享玩具的幸福,和老师共同玩游戏的快乐,孩子们有权利享受自己的童年,最为老师,我们应该做的是“寓教于乐”,将认知、情感、技能技巧溶于游戏之中,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做为家长,更多的是静下心来观察,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心声,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让自己做自己想做的,想自己所想的。

  (二)、让教师慢下来,在耐心中等待成长。

  真正的园丁是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他们知道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开花的早晚不同。如果你家的花到了冬天还没有开放,也不要着急,没准他是一棵铁树呢!

  经常听到老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时会说:“某某小朋友,你快点喝水,喝到现在还没喝完”“你都这么大了,还不会自己提裤子吗?”“小朋友都吃完饭了,你快点吃”,“这个圈圈都跳不过去,你别跳了”殊不知当你慢下来听才知道,这个没喝完水的孩子,他今天喝的是第二杯水,不会提裤子的小朋友今天衣服穿的很紧,而他已经很努力的提上了最里面的一件裤子,饭没吃完的小朋友今天的饭菜是他最不爱吃的菜,为了不让自己挑食,他慢慢的在吃完,不会跳圈圈的小朋友,是因为骨骼发展慢,。。。。。。我们口口声声说着孩子成长慢,做事慢,却不愿停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孩子的手还很小,别要求她可以把衣服叠的整整齐齐,孩子的腿还很短,别要求他可以跳的比你高,跑得比你快,孩子的年纪还很小,请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去慢慢的观察这个奇妙的世界,孩子的感情还很脆弱,请多给他们一些呵护和爱。孩子是一个未发展成熟的人,他在慢慢成长,我们需要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快乐,慢慢地等待孩子成长。

  教育孩子不要太担忧、太着急,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下来才能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

  (三)、让家长慢下来,在期盼中收获幸福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细腻的呵护和理解,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更是让我们也从中收获到了幸福。

标签:

本文链接:http://www.gaozhongzuowen.cn/suibi/jiaoyusuibi/201510028080.html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玩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下一篇:教育随笔: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美术

本站作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