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下载 > 高中试题 >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

作者:高中作文网 来源:转载 时间:2016-12-23 字体: 手机浏览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选择题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著名学者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搜士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2.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3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而兼用之,其亦有益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
A.废除宗法制      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增加皇帝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
4.《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强化   B.皇权至上独尊   C.等级制度森严  D.民风习俗变化
5.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要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下列表述中属于秦始皇当时的“中国梦”是
A.希望皇权至高无上,强化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B.开始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君权专制
D.废除丞相和中央及地方官员世袭制,选贤任能
6、唐高宗后,“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指没有取得功名的读书人)……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精通经学),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A. 对官员的文化素质要求很高                  B. 参加科举考试的生员非常多
C. 进士及第是极难企及的目标                  D. 科举考试已取得实质性进步
7.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寻求富国之路   B.反抗外来侵略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8.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中国现形记》(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分别标有“民”、“官”、“政府”、“外国”)。其政治寓意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
9.《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0.有学者说: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 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符合“‘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A.结束了 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2.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A.中国的“文艺复兴”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
13.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14.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集有中央及地方军政要员参加的国防会议,讨论了《国军作战指导计划》,正式确定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的基本战略方针;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确定了持久抗战战略        B.国民政府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C.国民党军队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政府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5.下表为《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中反映了
年  代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阵亡人数 125130 249213 169562 339530 144951 87719
A. 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 国民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力军
C. 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有巨大牺牲    D.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16.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所属党派状况,说明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A. 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
  B. 新中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C. 新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实行多党制
    D. 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
17.从建国初期国家机关的职权设置来看,虽然在《共同纲领》和宪法中分别规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立法权的拥有者,但是拥有行政权的政务院及其之后的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及规范性法律文件占建国初期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数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承担了国家绝大部分的立法任务。这主要表明建国初期
A. 《共同纲领》和宪法至高无上               B. 民主法律的制定与执行还不完善
C. 人民政府的职能得到逐步完善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1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19.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 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 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 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0.根据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共同之处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21.“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出现了严重混乱           B.  红卫兵运动导致打砸横行

本站作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