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诗大全 > 初中文言文 > 《鬼谷子》七十二术原文与解析

《鬼谷子》七十二术原文与解析

作者:高中作文网 来源:未知 时间:2016-05-31 阅读: 字体: 手机浏览
《鬼谷子》七十二术原文与解析
  
  第一计阳谋阴谋
  
  鬼谷子曰:“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计谋,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鬼谷子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第二计扭转乾坤
  
  鬼谷子曰:“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
  
  鬼谷子认为,当形势对我们不利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涵养自己的精神力量,因为只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大了,才可以扭转乾坤。
  
  第三计各个击破
  
  鬼谷子曰:“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
  
  鬼谷子认为:要想使对方的威势分散,我们必须效法伏熊,伺机而动,各个击破。
  
  第四计如闭如卦
  
  鬼谷子曰:“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尤仪。”
  
  鬼谷子说:在作战时,人们必须象圆环那样随机应变,运转自如,使他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第五计盗尽天机
  
  鬼谷子曰:“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击、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象之宜。”
  
  鬼谷子认为,一个高明的人,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应及时抓住事物转化的时机,去调整或执行自己的计划。
  
  第六计一言兴邦
  
  鬼谷子曰:“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世人说话随口而发,一言错出,遗祸无穷。
  
  第七计众不敌寡
  
  鬼谷子曰:“将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一个人,一旦他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即使一时拥有强大的势力,也必然会失败;一个人,如果能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那么,即使目前势单力薄,也能以少胜多。
  
  第八计计中诡计
  
  鬼谷子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造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
  
  世上万事千变万化,一个主帅,必须拿出多个计谋去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第九计天地无常
  
  鬼谷子曰:“天地所变换,既有变换,岂能长久乎?”
  
  天地之间,理本一贯,没有不变之天气,没有不变之人事,一个人只知一味地相信即成的传统,而不知道革新,他就必然被时代所淘汰。
  
  第十计推陈出新
  
  鬼谷子曰:“曲则全,枉则过,满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新陈代谢是宇宙万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一切的创新,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没有对传统的继承,就无法谈创新。只有对传统有了彻底的了解,才能对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分清,然后,剔除传统中的糟粕,将传统中的精华部分加以发扬光大。
  
  第十一计高瞻远瞩
  
  鬼谷子曰:“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亦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众人不知道的东西,众人看不见的东西,智者独能明察秋毫。
  
  第十二计翻手为背
  
  鬼谷子曰:“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借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占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
  
  变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只有运用灵活的而不是机械的方法来处理我们面前的事情,才能胜不骄败不馁。
  
  第十三计忤合深谋
  
  鬼谷子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为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尙三就文王,三入殿,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第十四计暗度陈仓
  
  鬼谷子曰:“圣人之道阳,愚人之道阴,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
  
  聪明的将帅,往往会制造一些假象迷惑敌人,暗地里却进行着制敌于死命的行动。
  
  第十五计一点突破
  
  鬼谷子曰:“从外制内,事有因,由而随也。”
  
  我们要想从外部控制别人的内心,就应该懂得:必须抓住事物的关键环节,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十六计视微成巨
  
  鬼谷子曰:“察其事,论万物,别雌雄,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一个明智的人,能够根据细微的征兆,去推知潜在的重大事件。
  
  第十七计主客互变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不行也,柔弱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
  
  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也。
  
  第十八计纳叛招降
  
  鬼谷子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
  
  一个聪明的主帅,应该有一种雄伟的政治家气魄,他不拒绝任何一个想要归附自己的人。
  
  第十九计应敌而动
  
  鬼谷子曰:“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所谓“应”,是“迫而后动”“不得已而起”,这里的“应”不是消极的“无抵抗主义”,而是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一种方法。一个人,如果处处争强好胜,他的体力、精神必定消耗得快,生命不会轻举妄动,而是不断的锻炼自己的体力意志,一直达到能完全克敌制胜的时候,他才会有行动,也就是说,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动则已,一动就势不可挡。
  
  第二十计三教九流
  
  鬼谷子曰:“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求近,其有隐括,乃可挣,乃可求,乃可用。”
  
  一个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广泛的招纳各方面的人才。郑国子产是一个办公择而能使的人,公孙诨能知四国,火而善辩,裨谌、冯简矛能断大事,子大叔美而善写,遇国与国之事,子产问公孙诨,然后与裨谌计议,再让冯简矛判断事情的可行性,一旦事情成功,再让子大叔写文来应对宾客。
  
  第二十一计散纵连横
  
  鬼谷子曰:“用分威散众之权,以见其兑威。”
  
  一个聪明之士,能破坏敌人的联盟关系,从而增强自己的威力。
  
  第二十二计飞钳破敌
  
  鬼谷子曰:“飞钳篇谓‘立世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用或称财货琦珠、白玉、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间以箝之,将用之天下,必量权度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险阻之难易,人民财货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说其所望,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三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合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总之,鬼谷子所谓“飞钳”,就是立势制势,就是运用各种手段,造成一种形势,使得对方、集团或敌国,不能不受我的胁持与控制,而且不能摆脱,即“缀而不失”。
  
  第二十三计料敌如神
  
  鬼谷子曰:“寂然不动,感而遂能天下之敌,能知于知,见于不见。”
  
  智者往往能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掌握敌人的真正动向。
  
  第二十四计间不能人
  
  鬼谷子曰:“筹措万类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
  
  智者往往能从微小的细节中捕捉到重大事情的征兆,识破敌人的阴谋。
  
  第二十五计弱可攻强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也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术行也,柔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
  
  弱与强,都是相对而言,在一定的情况下,弱也可以攻强,并能获得胜利。
  
  第二十六计无中生有
  
  鬼谷子曰:“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义类,说义无穷”。
  
  尽管天道混混沌沌,君主或将帅也可以由此去推论出世上万物变化的道理,解说无穷无尽的奥秘。
  
  第二十七计空中楼阁
  
  鬼谷子曰:“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明智之士,他善于利用言词,去构筑一个乌托邦的世界,调动己方人的积极性,引诱敌人上钩。在这里他要努力运用三寸不烂之舌,将自己陈述的东西说得无比美好,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第二十八计带兵带心
  
  鬼谷子曰:“摄心者,人系其心于己。”
  
  带兵,必须要以带心为最高的原则,必须使每个人心里服从。
  
  第二十九计一石二鸟
  
  鬼谷子曰:“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敌下。”
  
  一个计谋能够收到多种效果为佳。
  
  第三十计四两千斤
  
  鬼谷子曰:“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
  
  一个统帅或者将领,应该知己知彼。这样,他就能以“四两”之力巧胜“千斤之力。
  
  第三十一计万金间敌
  
  鬼谷子曰:“事皆有内捷,索使本捷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邑。”
  
  以厚金去进行活动,往往能收到战场上得不到的结果。
  
  第三十二计制人行权
  
  鬼谷子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治人者,握权也,见制人者,制命也;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本文链接:http://www.gaozhongzuowen.cn/gushidaquan/chuzhong/13304.html

上一篇:柳永《戚氏·晚秋天》原文、译文及赏析

下一篇:汪洙《神童诗-劝学篇》原文与译文

本站作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