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500字 > 学《弟子规》有感

学《弟子规》有感

作者:高中作文网 来源:高中作文网 时间:2015-11-05 字体: 手机浏览

学《弟子规》有感

 

假期里,我的邻居杨阿姨邀请我去她家学习国学,我爽快地答应了。

“阿姨,这句‘父母教,须敬听’是什么意思呀?”我问道。

“就是说父母教育你,你得认真谦虚地接受。”阿姨说道。

我听完,不禁回想起一件事。

那天,我们要去超市买东西。“哈哈!我又可以买零食!”我高兴地忘乎所以,竟然把目的提前暴露出来。

“谁也不许买零食吃,更不可以要玩具!”妈妈的命令犹如五雷轰顶。

“为什么呀?为什么不可以买?”我“质问”妈妈。

“因为好多零食里面有添加剂,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我们家玩具也太多了,都快放不下了,所以不能再浪费钱。”妈妈说。

“哼!你是一个坏妈妈!”我甩下这句话,就到屋里生闷气去了。

当然,去超市购物的计划也就泡汤了,大家闹了个不欢而散。

虽然事情过后,妈妈也没有再说我,但是现在想起来,我真不应该那么对妈妈说话,我这就去向妈妈道歉!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起源于清朝民间,它的作者李毓秀先生并不算很闻名,也不是当代大学者,他一生最高的学位只是“秀才”。在当时,秀才只能在私塾里当老师,只能当“孩子王”,一般没有多大的成就。可是,这位李毓秀先生,他在教孩子的过程中,汇集他大部分的精力,引用《论语》、《资治通鉴》、《世说新语》等书中的故事、句子,汇成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一本书--《训蒙文》。现在,说起《训蒙文》是鲜为人知的,可是一讲到《弟子规》,那可就众所周知了。《训蒙文》是如何变成《弟子规》的呢?这不得不归功于最后校订的,也是《弟子规》的大功臣—贾存仁先生。《弟子规》经过这两位先生之手后,便开始在民间流传了。

    现在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父母宠习惯了,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他们更应该学一学《弟子规》。只有读懂、背过《弟子规》,我们才能从小树立起一种规矩,才能懂得要孝顺父母、讲悌道,尽到做儿女的本份!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孩子应该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要互相关爱,对同学、同事、朋友都要讲求“悌”道;还让我懂得了小孩子做事要谨慎,一旦说出口的承诺,就一定要办到,即一诺千金;对任何人都要关爱;要有仁慈之心……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最后强调的“余力学文”,这也纠正了同学、家长的一个错误观点,现在不少人总以为好孩子是多才多艺,能说会道的那一种,当然,有才艺固然很好,可是,家长们忽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对品质、道德的培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道德是生命之本”,现在,家长们让孩子考一百分,学钢琴、学画画,就是不注意孩子的品质道德,如果孩子品质不好,还不如什么都不会,笨头笨脑,至少这样对社会的危害少一点儿。

我们不应该只拿成绩、才艺、获奖证书来评判一个人,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品质!

    我呼吁大家学习《弟子规》,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真人”!


 

《弟子规》读后感



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弟子规》,对我的心灵震撼很大,感触很深。我感觉它既提升了我的语文素养,又清洗了我的灵魂。
弟子规 中的两句话对我很有启发。
第一句:首孝悌, 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家里我是独生女,父母爱我我当做是理所当然,父母疼我我还对父母颐气指使。现在我深深地意识到我错了,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忤逆父母是天理难容。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对夫妻嫌出去干活累,整天在家玩,让年老的父亲养活,更让人气愤的是问父亲要还没发到手的拆迁款,父亲没钱给就上电视评理。看到这,我的内心无比悲愤,天下怎么还有这么无耻的儿女。听了节目主持人的批评和心理学家的剖析,我明白了不孝顺父母将来一事无成。我想:如果我们从小就读弟子规,学弟子规,以弟子规为行为准则,相信这样的社会渣滓就会消失。以后在家里我一定要听父母的话,做个孝顺的孩子。
第二句: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以前每当父母责备我的时候,我总是和父母顶嘴,把父母气得骂不得,打不得。读了弟子规我知道是我错了。有一个微视频应证了弟子规的魅力:有一个男生就是不学好,整天打架斗殴,父母为他操碎了心,中学没毕业就辍学了,没技能没工作,过着父母厌邻居躲的日子,有一天母亲给他了一本书,就是弟子规,他读了以后就想改变自己,从零做起,他来到一家养老院做义工,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开始是咬牙坚持,后来和老人们有了感情就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有一天养老院一位奶奶的儿子被他感动了,给了他一份工作,终于自己能够养活自己,过上了普通人过的幸福生活。
再想想我自己,如何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我感觉要从孝敬父母开始。父母给我定的时间表我要遵循,回家认真写作业,刻苦钻研白天没学会的知识。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热心帮助同学。遇到需要我帮助的邻居爷爷奶奶我会热心帮助,做一个学习出类拔萃,品德优秀的好学生。大家看我的行动吧!

 

《弟子规》读后感
                                                                                                                    四(4)班    孙宇
     学校发给我们一本《弟子规》小书。开始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寒假在老父母的指导下又把《弟子规》拿出来认真地读了一遍,原来《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书籍,它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宽容大量,什么是亲情,友情……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想想我自己的行为,真不应该.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我要改正缺点,做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好孩子.                                                                                     孙宇

 

学习《弟子规》有感



(赵佳艺)  
  放假期间,妈妈让我学习了一本经典书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为《训蒙文》,清朝年间秀才李俊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除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弟子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忠厚家风的最佳读。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给我的感触最深。它充分体现出了做人要讲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是不可取的。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在我的记忆中,曾经对电脑游戏十分着迷,只要一碰鼠标,我就完全沉浸在电脑游戏的世界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世界上一切......与妈妈约定游戏结束后一起拖地。可是我却一直玩游戏,把拖地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知道妈妈大发雷霆,我才依依不舍的关掉了电脑。
    如今,学习了《弟子规》,想一想先人们的教诲,反省自己的行为,我感到非常汗颜,做人是应该讲究信用的,信用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如果连信用都不讲的人,他又怎么能够立足社会,成就一番事业呢?
    《弟子规》使我认识到了我以前的所作所为是不正确的,我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弟子规》时刻惊醒自己,作到诚实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靓丽的风景,少一些违心的承诺向着自己的追求,不懈地去做努力,去拼搏,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无穷,我要把其中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弟子规》读后感


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精、气、神的集中体现,更是五千年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的优秀沉淀。刚下笔的时候,本人认为在有限的时间里,以一篇读后感的形式,用区区一千几百字来对古哲圣贤的思想真谛作全面的评述或总结是十分困难的,一篇读后感只能从《弟子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中的某一章节或者其中某一句话的文义结合自身的事例加以引申扩展,泛泛而谈却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有了“蚍蜉撼大树”的感觉。经过几番思考后,本人决定从人性之根本出发,从“塑德”、“学文”这两条主线入手,畅谈本人在学习《弟子规》一段时间以来的一些感受与体悟。
所谓塑德,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人品德的培育与打造,看似简单,但其所包含的内容却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一个人的品德是受人生观、世界观、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道德规范、心理素质等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上述各种的因素。品德真正培育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也可能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古语有云:“人无德而不立,国无德而不兴”,如何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如何塑造优秀的人格,《弟子规》给了我们很多这方面的启示。在塑德育人方面,《弟子规》倡导以“孝、信、爱”为道德基础,从人性之根本出发,推己及人,由近及远,自下而上,最终达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理想效果。
孝,乃做人之本,所有的道德都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之上,《弟子规》把“首孝悌”放在全文的开篇,就是为了突出“孝”的地位和重要性。古人云:“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人之所以能立于天地,根在于有养育之恩父母。只有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孝道才能推己及人、由近及远,自下而上地对他人、社会和国家深怀一颗仁慈和感恩之心,自觉在社会实践中履行该为的义务和职责,勤勉工作,报效社会。
信,乃为人之道、立国之基,《弟子规》更是把“信”作为评价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指标。当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偷厄拐骗、打砸抢烧等违法乱纪的现象时常发生,社会犯罪率高居不下,“三鹿奶粉”、肯德基“速成鸡”等事件的频繁曝光更使我们认识到倡导诚实守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性。人一旦失信、企业一旦失信、国家一旦失信,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如何才能做到“信”?《弟子规》教育我们必须要把“诈妄”、“奸巧”、“秽污”等不良作风彻底戒除,把“见贤思齐”、“唯德重学”“自省吾身”等智慧凝聚到自身的修行之上,尽心尽力勤勉而之。
爱,乃儒家文化“仁”的全面体现,儒家文化认为要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最基本的方法是心中有“爱”。《弟子规》中所提倡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就是要求我们对于社会大众要有关怀爱护之心,把对自己亲人那种无私的爱转化成爱他人、爱社会的大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一种大同境界,爱是促进和谐,化解危机的催化剂。

本文链接:http://www.gaozhongzuowen.cn/duhougan500/201511058473.html

上一篇:《童年》读后感 10篇

下一篇:爱国之心 ——读《詹天佑》有感

本站作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