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00字20篇(2)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00字20篇(2)

作者:第一作文 来源:未知 时间:2019-05-27 字体: 在线投稿 手机浏览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7):读读葛朗台的财富守则

  在金钱社会里,钱是最能够带来好处和坏处的东西,也是衡量大部分人的标准。

  在资本主义刚刚萌芽的法国社会,葛朗台先生为财富做的事情其实很具有借鉴性。

  1789年时,他还是个箍桶匠,但日子过得也还算富裕,他读过书,能写会算。(为他进入教会这样公职场所提供了条件。

  知识技能是体面生活的第一步啊。)

  法兰西共和国在索莫地区拍卖教会产业会,他已四十岁,刚娶了一位有钱的木板商的女儿。(婚姻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

  葛朗台用他岳父给的四百路易向标卖监督官行贿,以十分便宜的价钱买下了当地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及几块分租田。(权力寻租)

  他是种葡萄的好手(专业技能),他种的葡萄能酿上等的葡萄酒(品质监督),他对每年的木桶需要量预算得像天文数字一样准确(数字管理),做酒桶投机买卖从未失败过(资产管理)。

  他加入共和党,当上了索莫城的行政委员、区长,依仗自己的权力,借助公共资源,使修筑的公路条条通向他的葡萄园和田庄。(政治投机,操纵民意)

  他每年向共和国军队提供大约一二千桶白葡萄酒,所得收入购入了一座好牧场。1806年拿破仑执政,葛朗台被免职,这一年五十七岁的葛朗台连得岳母、妻子的外婆和外公的三笔遗产而成为全区纳税最多的人,得到了新贵族的头衔。(社会地位取决于金钱地位)

  1817年王朝复辟,他进一步扩大地产,出租磨坊,买卖公债,抛售黄金。垄断葡萄酒生意,就这样为自己聚敛起1700万法郎财产。(垄断才有高于平均利润的收益)

  生活上严格自律,不浪费一分在不该花的地方。

  他信仰金钱,而且每一分都是建立在自己头脑和勤劳节俭的基础上,并没有什么值得批评的地方。

  这样子的人,是个标准的商人,他不富有谁富有?

  唯一想咆哮的是,凤凰男嫁不得啊!!!


【第8篇】

前不久我刚看完了一本名着《欧也妮·葛朗台》是由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同时也是讽刺作品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

读完了这部小说,使我知道了:葛朗台他是个贪婪、狡猾、吝啬的人,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为了钱,他可以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请水面包;弟弟破产无动于衷;侄儿求他置之不理。直到他知道可以花费小笔资金解决弟弟破产的事情,同时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后,才肯出这笔钱,甚至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他的钱。虽然,他是个守财奴却与别人不相同。他不仅热衷守财,还善于发财,精明计算,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果断出击。索漠城里,都尝过他的厉害,反倒佩服他,把他当成索漠城的光荣。

通过葛朗台使我明白了:金钱在当时社会具有无边的影响力,同时也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活动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而欧也妮,葛朗台的女儿,天真美丽的她喜欢上了破产的表弟夏尔,为了资助夏尔,她把父亲给的金币赠给他,这样的举动激怒了爱财如命的葛郎台,父女发生激烈的冲突,而她的母亲却因此一病不起,但最终欧也妮等到的却是个发了财的负心汉。与此同时,在她的身边围绕着许多金钱的奴隶。为了得到她的钱,拼命地在她的身边包围着。

每个人都觉得她是一个吝啬鬼,因为她同她的父亲一样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但是,一个个虔诚的机构,一所养老院,几所教会小学……却给了责备她爱财的人一记有力的耳光。

从这本书中使我明白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就如上帝一般,让所有人侵倒,甚至六亲不认,但有的看似吝啬的人却不是一个吝啬鬼而是一个慈善的人。让我知道,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多看人内心的世界……

【第9篇】

以前,每当我写读后感或书评时,都会绞尽脑汁地去想要写些什么——只不过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而已,又有什么感受可以写成文呢。然而近来读书,发现书中总有些段落能引发我的思考、令我感触颇深。想必也是随着知识的增长,渐渐会读书了、能读懂书了。读这本书的一个重大收获便是令我对读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新的感觉。既然是读书有感,这一感受不妨机上一笔。

读书,学习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欧也妮葛朗台》这篇小说,引发了我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一些思考。故事描绘出葛朗台老头这一吝啬鬼的形象,并讲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知人论世。其作者,法国小说巨匠、现实主义者巴尔扎克,是在1833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结束、资本主义发展的最火热的时候写成的。这部作品无疑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揭示。葛朗台老头看见夏尔因父亲自杀而哭泣时说道:“这个年轻人真没出息,把死人看的比钱还重。”这句话真是令人倒吸冷气。难道金钱比亲人去世重要得多?这样一个社会还有没有一点感情了啊?是不是只是成为了一个金钱构成的纽带?并且,葛朗台一家皆因那些闪闪发光的“金路易”而变得不和睦,成为一个充满悲剧的家庭。老葛朗台的兄弟破产自杀,想让葛朗台补上债;老葛朗台因六千法郎的金币软禁女儿;克罗旭与格拉桑两家为了钱挣着要娶欧也妮;夏尔自美洲发财回来后执意要娶长得丑的奥博里翁小姐,好成为显赫家族的一员……这些都是为了金钱。不过书中的葛朗台太太、欧也妮和拿侬确实与之不同的。他们只要有爱情与信仰便可以好好生活,不去追求物质上的过多享受。

其实我很不理解吝啬鬼独特的价值观的,留着大笔大笔的钱却不去挥霍。想来也是作者特意塑造出的一个对于金钱极端崇拜的人物。的确,人是必须有信仰的,但信仰绝不可以是物质上的追求。因为信仰排在首位,若排在首位的是一种美德,那固然是为人所接受的;但如果排在首位的利益,而把道义放两旁,则会遭人唾弃了。

很有意思,学过的几篇法国文学作品都暗含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在读《欧也妮葛朗台》时也能感受到一些法国的风尚与文化。就如同在中国北京人看不起外地人一样,在法国巴黎人看不起外省人。而作者有刻意地把巴黎描绘成一个纸醉金迷、以金钱权利衡量地位的资本大城。也正是对那种物质生活的批判。

【第10篇】

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时候,它的封皮吸引了我,画面上是一个已谢顶的老人,大大的脑门里似乎暗示着一切奸诈的商业知识,灰色的眼睛透着贪婪、欲望、与狡猾,他的面前摆着一堆金灿灿的黄金。

出于好奇我买下了这本书,没想到它以后到成了我爱不释手的“挚友”。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画面上的人是葛朗台老头,以吝啬著称。他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把妻女当奴隶使用,就连每天的饭量他都要亲自配给,简直吝啬倒了极点。他对外称自己很穷,却打造了一间戒备森严的密室,里面堆满了成千上万的黄金。在拿破仑执政期间,他曾经担任过区长,但他对祖国漠不关心,只对自己的财产感兴趣。葛朗台不仅从政治投资中积聚了钱财,还通过商机投资生意,捞了一大笔钱,成为连巴黎都远近闻名的首富。

有一个吝啬鬼似的爸爸,当女儿的日子当然不好过。欧也妮整天只知道做针线活,没有受过教育。可怜的她爱上了自己的堂弟——查理。但由于查理的父亲破产,他们两个很快便分开了,为了谋生查理远渡重洋。不久之后,和女儿相依为命的葛朗台太太去世了,欧也妮痛不欲生。随即父亲也去世了。她虽有几千万英镑的遗产,却活的并不快乐。在这几年里,查理因为金钱诱惑而迷失自我,背叛了欧也妮。

这本书里的人物除了欧也妮、她的母亲、大个子娜侬外,无一不为金钱所疯狂,它使我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疯狂、贪婪、狡诈。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为金钱迷失自己,在他们的脑子里,只有“利益”二字,金钱成了他们一生所追求的目标。

他们是金钱的奴隶!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阳光、亲情、友谊、还有爱,不是能背金钱所左右的,在他们面前渺小的金钱只不过是一张废纸。

欧也妮这个女人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波折的,先是有个毫无人性的父亲,后来母亲病逝,接着又遭情人背叛。但在作者的笔下,欧也妮的形象犹如一朵圣洁的百合花,她没有被金钱迷惑双眼,对自己的宗教一如既往地热爱。她坚信,善良是最可贵的。

我,也该成为像她一样的人!

【第11篇】

金钱都能干些什么?我想,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钱,除了能换到物品和面子,其他的,什么都干不了。

故事中,葛朗台吝啬的形象被巴尔扎克描绘得深入人心,引人深省。葛朗台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妻女这样刻薄,他又能得到什么?无非就是金钱。可以说,他根本就不明白钱真正的意义所在。很显然,葛朗台就是为了有更多的钱,而去赚钱,在妻儿身上省钱。他用钱买面子,只顾着用更多的钱来包装自己,用金子来掩盖自己的空虚。他自认为这样会使他感到快乐,而他也确实感受到了,但那却是虚荣表现。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最纯真的爱,我看他未必感受到过。因为他,妻子被迫害致死,女儿成了寡妇。他拥有了金钱,就拥有了一切么?

然而,这又使我想到了欧亨利的一则短篇小说《财神与爱神》。故事中,一次巧合让儿子能跟心爱的人求婚成功,没料想这个巧合究竟是父亲用钱“买”来的。这不禁让人产生怀疑,金钱不是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吗?实际上,金钱要是运用得当,是会给我们带来快乐。但仔细读这篇小说的人都会发现,最后促成他们结合的,是财神而不是爱神。我们可以用金钱换来生活的美满,那是因为我们在金钱面前还有理智,而葛朗台,他早就已经忘记他赚钱的初衷是什么了。

那么,是什么让葛朗台变成了这样呢?我想,那些攀权富贵想娶欧也妮的公子们就是答案了吧。若是没有他们,没有他们对葛朗台的阿谀奉承,葛朗台又怎会尝到有钱人的甜头,又怎会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不少这样见钱眼开的小人。几千年前,孟子就已经发出“舍生取义”的呼吁,可为何现在区区一打钞票就能收买人心,让人见利忘义?多少人去贿赂官员上司,又有多少受贿的官员上司。钱,就真的这么值钱么?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这样是不对的,这样是违背良心的,这样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可是我们能做什么。身为孩子,我们看着父母拿着银行卡和钞票去“办事”,我们又能怎么说,还不是会换来一句“你还太小,不懂事。可我们真的不懂事么?还是说我们长大之后也会迫不得已变得“懂事”?也许,我们真的束手无策。

难道,我们都会像欧也妮那样,怀抱金钱,孤苦众生吗?这真的是太可怕了。我真心希望,多年以后,钱只是人们用来换取幸福的工具,而不是害人害己的凶器。

【第12篇】

索缪的那幢老房子,没有阳光,没有暖意,总是阴森森的,十分凄惨,但是她一生的剪影。”

葛朗台先生在女儿的生日宴上只点两根蜡烛,家中来了亲戚也不让夹菜、让佃户打了几只乌鸦熬汤便罢,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花钱。他连在大冬天里面生个壁炉都不甘不愿。他鼻尖肥大,顶着一个装满了诡计的皮脂囊肿。的确,他老于世故,工于心计。他尽管表面上性情随和,却心如铁石,装作一个结巴,把对方引进自己设好的圈套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守财奴。他把密室的钥匙放在口袋里,紧紧地裹住。可惜。死人的东西,上帝一伸手便能拿到。只怕是耶稣矜持,不愿意触碰这吝啬鬼的遗物。在临终时,牧师抛给他一个金十字架,都要抓在手里了才一命呜呼。他无疑是这本小说里面最引人注目的反面人物,作者的一字一句都像是在影射葛朗台先生的极端吝啬和嗜财如命。

葛朗台先生得到的仅仅是物质,欧也妮•葛朗台也没得到真正的解脱。她出身高贵,却在父亲的盘算下过着拮据的生活。当她第一次接触爱情,便不由自主地沉沦了。她仍然高尚,会因为能够帮助她亲爱的的表弟而快乐,在面临父亲的愤怒时仍然昂首挺胸。最呵护她的母亲终于病死在葛朗台先生的手下,而她身为葛朗台先生的女儿,在她父亲葛朗台先生过世后,也不得不染上了“已故葛朗台先生的声调”:冷淡,装聋作哑。父女俩却仍然是截然不同的。她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却没有想要将葛朗台先生的吝啬完全地沿袭下去——比如葛朗台先生只愿给娜侬这个廉价劳动力喝杯果子酒,欧也妮却慷慨地给了娜侬这个朋友一千七百法郎作终身年金。她历经风雨,却依然忠贞。她没有收获爱情,却是爱情让她明白永恒。

在沙尔负心后,德•蓬封先生便趁虚而入,贪婪地签下了遗产归活着一方的条款。他看上的当然只是欧也妮的巨额财产,但欧也妮何尝又会把她的丈夫放在眼里?蓬封先生一再对欧也妮表情达意“我会做您的奴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也还不是先行一步,自食其果?这是一场追逐金钱的闹剧,欧也妮知道。她像天使一样细腻聪明。

父亲眼里从未有过亲情,母亲只为她做了虔诚的祷告,就连高傲的爱情也离她而去。金钱冰冷了她卓绝的生命,难为欧也妮对最单纯的娜侬说:“只有你爱我。”

无论是迷恋、无奈还是挣扎,他们都没有逃离人心的算计。这是欧也妮一生的剪影,是葛朗台一家的悲剧。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3):欧也妮·葛朗台

  这本书揭露了丑陋的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与高尚的欧也妮形成鲜明的对比。葛朗台是一个抠门但又精打细算的老头,抠的每一分钱,在最后过世之时还想抓住镀金的十字架因此要了他的命,文章的写作手法尤为讽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丑陋的一面,也难怪大家说巴尔扎克是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主义了,真的给他点个赞。葛朗台原谅女儿讨好女儿的原因竟然是怕妻子死后女儿继承妻子的财产,所以才千万百计地讨好女儿,这一幕深深觉得这个吝啬的老头内心的算盘跟极其的金钱占有欲,这让我是十分震撼的,吝啬老友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堂兄弟的死亡,不舍得为堂兄弟还债,用巧妙的方面既保证了自己的名誉也使得债券拖到侄子有钱时再还,这一手法不得不说老头是聪明的。再说夏尔,由一个单纯的少年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贩卖人口等等,简直是金钱下的奴隶,欧二妮对他的爱是高尚的,以致一生做童贞圣女,最后嫁给所长克罗旭,很明显很金钱的婚姻,大家心照不宣。是欧也妮伟大高尚的爱使得克罗旭早死吗?使得她不用被暗算财产吗?或许是的。这本书从多方面不同的人物去描写资本主义的污垢的金钱,与欧二妮高尚的情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本书值得推荐!非常的精彩。

本文链接:http://www.gaozhongzuowen.cn/duhougan600zi/82683.html

上一篇:《中国文学史》读后感800字2篇

下一篇:我最喜欢的《夏洛的网》有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