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学习习总系列讲话的体会

作者:高中作文网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8-1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手机浏览

  如何理解中国梦的三大内涵

  ——学习习总系列讲话的体会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一、国家富强

  顾名思义,国家富强指的就是国家财富充裕,国家力量强大。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国家财富充裕在我国实际上就表现为人民共同富裕。

  1、国家强大

  衡量国家强大的标准有很多,其中国防大、经济和科技是基石,是关键。

  ①   国防强大

  实现中国梦,必圆强军梦。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至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要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最终打造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

  ②   经济强大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底蕴,没有强大经济为支撑,国家富强将无从谈起。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外贸规模、外汇储备、制造业产值都位居世界第一,GDP总量则在2011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必须清楚地看到,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走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路子,发展中不协调、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迈向经济强国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大体说来,经济强国的内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世界排名靠前的经济规模和人均GDP达到高收入水平。从经济规模看,按照国际惯例,经济强国的门槛条件是该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GDP中占比达到6%,我国2013年的GDP在全世界占比达到了12%,超过了门槛条件。从人均GDP看,2014年我国人均GDP为7575美元仅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还未达到高收入水平,还需要继续努力。二是具备高端化和生态化的产业结构,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高端化的产业结构能使一个国家牢牢掌控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而生态化的产业结构则可以破解能源资源约束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端化不够,产业竞争力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环节,依然是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改变产品附加值低、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以破解环境与资源的双重约束,是我国实现经济强国的内涵要求之一。三是具有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发达稳健的金融体系。本国货币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能够被国际交易所接受,并成为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货币,同时拥有较大规模的金融资产和发达稳健的金融体系。当前国际金融在牙买加体系下,虽然国际货币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但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作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掌控等等,极大地巩固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强国地位。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的战略部署,反映了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发展,迈向金融支撑经济强国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③   科技强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强国必定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世界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雄辩地证明,科技创新在经济强国的崛起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唯有依靠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并不断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必由之路。在二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凭借着它们强大的科技实力,进入了世界顶级强国的行列,并把其他国家远远抛于脑后。冷战后,苏联解体,美国因其越来越强大的科技实力,终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并在之后的几十年内使其他国家只能尾随它的步伐,无人能撼动它第一的位置。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进程之中,重视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个重大抉择,也是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大报告还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未来的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并具备把这些科研成果与关键技术转化为产品的体制和机制。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总结各国发展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走自主创新之路,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2、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几十年来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反复思考、艰辛探索的结果。共同富裕思想表明:我们既不能离开共同富裕讲发展生产力,离开了就会导致两极分化;也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讲共同富裕,离开了就会导致共同贫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以及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基础。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共同富裕,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有很高的标准,与资本主义相比较要具备两个优势:一是社会整体富裕程度应当更高;二是社会收入差距应当更小。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整体富裕程度还不是太高,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还面临着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等突出问题。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客观上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方法措施,为促进社会公平,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开启新实践,开辟新途径。

  二、民族振兴

  民族振兴有多方面的内涵,不仅包括经济、军事的振兴,更包括文化和国际影响力的振兴,以及国民素质与时俱进的提升。

  1、文化振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离不开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更离不开生生不息的优秀精神传承。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根。

  文化振兴要求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其内涵包括: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基本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大行其道,深入人心;第二,文化产品极大丰富,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中华文化为各国人民所熟悉,拥有较大国际文化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化振兴新的历程,不仅继承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优良传统,而且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与时俱进地表达了中华民族振兴以促进世界伟大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引领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融合、不断走向新的繁荣。

  2、国际影响力复兴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唯一文化传承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历史上曾经长期拥有无以伦比的国际影响力。在当前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进程中,国际影响力的复兴是题中之义。

  一个国家拥有巨大影响力,就意味着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发挥巨大作用,能够在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上对各国产生影响,并能够支撑这个国家在国际格局中应有的战略地位,具体条件包括:首先,要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与国际知名品牌。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角,自主品牌则是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象征。其次,要能够在一些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中占据有利地位。如世贸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性经济组织在全球的经济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等国家正是利用这些经济组织不断强化其国际影响力。再次,要能够主导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区域经济组织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载体,如美国、日本和德国等经济强国分别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欧盟等区域经济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组织为维护这些国家的区域经济利益提供了平台。最后,还要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贸易规则、国际金融规则等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3、国民素质大幅提升

  当今世界各国激烈竞争最终必然会演变成国民素质和能力上的全面竞争。从长远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发达和繁荣,主要的不是看它们经济上的实力,而是看他们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

  在推动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国民素质持续提升至关重要。国民素质提升与民族振兴的关系,犹如细胞与机体的关系,只有细胞质量的提高,才有社会机体活力的增强。国民素质提升不仅是民族振兴的基础,同时也是其最终目的之一。二者互为目的和手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落到实处,其着力点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做支持,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蓝图也都会落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依法治国问题、廉政建设问题、社会公平问题、深化改革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以及生态危机问题等,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其解决需要人的素质的提高。

  国民素质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要求下民众在观念、品质、能力等若干方面表现出的综合反映,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诸多方面。国民素质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个人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同时需要补短板、破瓶颈。

  我国国民素质提升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国民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新型传染性疾病、职业病、亚健康以及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患病人次明显减少,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国民预期寿命稳步增长;二是全面提高国民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使之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三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社会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国民法制观念,培养国民的伦理道德意识,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人民幸福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想追求幸福,每个人都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幸福。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从形式上讲,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从内容来讲,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与发展状态。

  不同时代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古代人对人生幸福的理解。今天,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有了全新的含义。

  1、人民幸福意味着,人民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见面时谈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所谈的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就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内涵。

  2、人民幸福意味着,人们活得都有尊严

  尊严是指人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所尊重。尊严既涵盖了人们的自由、人格、平等,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也不管你的能力是大还是小,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是多还是少,只要是一名合法公民,就应该享有同等的尊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中国前总理温家宝多次公开场合使用做出了上述表述,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传递出党和政府践行"以人为本"的决心和信心。在这一表述中,人民幸福、活得有尊严和社会公正具有内在有机联系,其中人们有尊严是人民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仓廪实"之后,人们开始重视内心和精神的感受,追求更高的目标,而社会公正则是人们活得有尊严的重要前提条件。

  3、人民幸福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拥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幸福美好的社会图景。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作者:高辉清)

    本文链接:http://www.gaozhongzuowen.cn/tihui/2016/15626.html

    上一篇:习作观摩课心得体会

    下一篇:党委办公室跟班学习心得体会